
聯系人:黃經理
手機:13393075792 (同微信)
座機:0317—3335052
傳真:0317—3335052
地址:河北省任丘市楊各莊工業(yè)區(qū)
統一企業(yè)文化無形盤活有形
1995年7月4日,在青島市政府的支持下,紅星廠整體劃歸海爾,連同所有的債務。海爾對紅星廠的改造分兩步走:首先,在海爾企業(yè)文化中心的指導下,教育新員工接受海爾的企業(yè)文化,從原咨詢認證中心派出質量控制人員。第二步,提高工作效率,海爾派出質量保證體系審核小組檢查工廠的所有環(huán)節(jié)。
海爾集團認為盤活資產的關鍵在于盤活人,要“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”。所以張瑞敏相信他找到了改變原紅星員工觀念的捷徑:大力宣傳海爾的文化價值及行為規(guī)范,當然,最大的困難是讓他們認識并統一到海爾企業(yè)文化的目標上來。在給新員工做過幾次介紹海爾企業(yè)文化的講話之后,企業(yè)文化中心主任認為,對兼并的企業(yè)重要工作是“你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,什么是錯的”,下一步就是找出好的和壞的行為例子,并將其轉化為《海爾人》報紙上的故事,這樣員工們就能記住和討論。
雖然原紅星電器公司已到了難以維持之際,但管理人員和一部分工人對海爾的兼并仍有抵觸情緒。紅星的銷售人員早已沉淪,毫無改變工廠面貌之意。按其中一人的說法,一到“淡季”(即6月到9月這段時間),幾個月就閑著沒事干,只是空等待,而不直接到銷售點去。海爾領導認為“銷售人員必須徹底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”。
紅星的105位中層干部形成了另一個挑戰(zhàn)。由于沒有明確的職責,他們行事既不準確,也缺乏責任心。其結果是公司內部形成臃腫的小官僚圈子,一些人不對企業(yè)負責,不對市場負責,而是拉關系、謀私利。
更糟的是,紅星洗衣機質量如此之差,以至于堆積下大量存貨,當時有約11萬臺沒法銷出去,許多是被退回來需要修理的,當然這同海爾的一般標準都差得很遠。實際上,這意味著紅星的品牌已遭受嚴重影響。雖然很多商家欠紅星的賬,但商家認為退回低質量產品已傷害了他們的利益并賠了錢。商家們永遠不想再進紅星洗衣機了。
在1995年7月5日——劃歸的第二天,海爾集團常務副總裁楊綿綿帶領海爾的原咨詢認證中心、資產管理中心、規(guī)劃發(fā)展中心、財務中心以及企業(yè)文化中心五個部門的負責人到達了紅星。他們向全體員工講了話,解釋了海爾的企業(yè)精神:“敬業(yè)報國,追求卓越”。楊綿綿這位一直抓管理、抓質量的海爾高層領導講述了海爾強調個人職責,追求最高質量信譽及實行崗位責任制。她講述了只有通過公開競爭他們才能生存下去,重申工人們不應該由于紅星衰落而受到指責,管理人員要負至少80%的責任。
8月份,張瑞敏親自向公司中層干部闡述了同樣一個問題。他給他們講了人力資本是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因素。他概述了中層干部在企業(yè)發(fā)展中的職責,引述了“80/20”原則,即企業(yè)中重要的20%人員領導著其他80%人員。張瑞敏號召大家立即行動起來在每個營運環(huán)節(jié)(每個人及每筆交易)做好計劃。他也概括了海爾洗衣機戰(zhàn)略的幾個要點:
——以市場為導隊海爾洗衣機應銷售信譽,而不是廉價品,采取的每個步驟均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。
——降低成本,提高收入,產出最大化,投入最小化?!總€人必須制定切實的計劃和明確的目標,在2—3年中朝著將海爾洗衣機廠建成中國洗衣機第一制造商的總目標奮斗。
派到紅星任總經理的柴永森先生1984年畢業(yè)于上海機械學院。1995年他只有32歲,這位年輕干部思路敏捷,行動迅速,能夠準確地理解、執(zhí)行海爾決策層改變紅星面貌的戰(zhàn)略部署。
為鼓舞士氣,柴永森讓海爾洗衣機員工們投入到新產品的開發(fā)項目中,在第一個月就搞了36種新產品樣品,很快有兩種新產品受到市場歡迎:
“小神童”:一種面向國內市場的全自動洗衣機(傳統上全自動洗衣機只向國際市場出售)。
“小神泡”:一種大容量、氣泡型雙桶洗衣機。
在銷售及分銷前沿,柴永森的動作也同樣快。為了起到推動銷售人員而使其行動起來,他宣布他們的工資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工作成效,這完全斷絕了他們“淡”、“旺”季的想法。雖然重建同經銷商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困難,柴永森最終說服商家再給海爾洗衣機一次機會,作為對海爾承諾收回或修理所有紅星不良品種的回報,批發(fā)商們同意還清他們前面的欠款,海爾的信譽再一次鋪平了開拓市場的道路。不久,柴永森就表揚、重獎了海爾洗衣機的有些銷售人員,這些銷售人員有可貴奉獻精神,他們中有的顧不上照顧家中的病人,有的克服了其他困難,努力拓寬銷售渠道,主動延長工作時間,柴永森號召全體銷售人員向他們學習。
1995年底,海爾洗衣機廢除了幾種老式產品,以便集中精力研究、開發(fā)和生產已受歡迎的型號。他們的目標是每個月開發(fā)出一種新產品。以后的事實證明,他們每年開發(fā)的新產品遠遠超出了這個目標。
- 上一條:沒有了
- 下一條: 構塑企業(yè)精神